正文阅读
发现级这个计划起源于虫巢战争时期联邦海军元帅唐庸·索班的“低阶低成本廉价护航驱逐舰”计划。
24世纪末,虫巢战争局势愈发焦灼,唐庸元帅分析了虫巢生化舰队的数据后,指出银河联军的舰船数量与造舰速度均落后于虫族,再加上虫巢舰队也正在迅速的进化,已使波斯特——帕蒂尼——欧辛不再能胜任“绝对防御圈”效能。
唐庸认为,面对持续升高的虫巢威胁,要维持人类及银河文明的安全,唯一可行的有效办法就是维持各文明沟通交流的生命航线不被切断,使银河系各文明能在对抗虫巢上形成一个整体。
因此,就新型的发现级驱逐舰的主要任务——参与游猎战斗群编组,以及支援,护航运输船团,既在低威胁环境下为次要舰队(包括运输舰队、勤务舰队等)与民用船团进行反击和防空护卫工作,或者是担负主战舰队的外围护航以及某些巡逻任务。发现级被视为一种次等护航舰艇,战力与功能有限,但成本较低,能建造较多的数量弥补北风级巡洋舰等舰队主力舰艇的不足。因此,本级舰在造价、吨位、人力上都有严格限制,当然也不能采用较高档或完整的装备。 对于发现级来说,主要威胁来自虫巢生化舰队的破交战斗群和前卫舰队。因此必须具备区域防空和中程反舰能力,来应对这两类威胁。
其装有“音乐台”综合搜索雷达,可携带20架“天眼” 侦查预警机弥补舰载雷达功率的不足、可对复杂天文环境进行联合拉网式搜索,还配备反舰导弹,这样的作战能力已经足以作为许多小国的主战舰艇。然而以高强度作战标准而言,发现级的反舰与防空能力都不算专精; 更重要的是,发现级的许多重要系统与结构设计都秉持着次等护航舰艇“能省则省”的原则,许多装备没有备援系统,而舰体结构强度与生存设计也打了折扣;因此对其他几个可能采用发现级作为第一线主力舰艇的低级文明而言,无论是作战能力、战场存活性或使用寿命都留下了 一些缺憾。
然而,随着波斯特要塞沦陷,战场形式极速恶化,联邦急切需要大量的舰船填补防御纵深,保有量巨大的发现级再次当仁不让地担当起这副责任。联邦海军装备部迅速制定了发现级大改计划,既发现级MK1,主要是增加了发射重型反舰导弹的能力。同年追加为MK2,换装“星云”VLS和FEDNET数据链,增加了更多的近防武器。
虽然如此,整体而言,发现级在同吨位舰艇中堪称功能齐全,服役期间的表现也算是十分称职,算得上联邦海军史上一种出色的经典设计。在除役后也在各个低级文明中继续发挥着余热,就连在26世纪的法师之战(普洛森&霍尔姆战争)中也不乏发现级驱逐舰的身影,因此在人类社区中被一些新华裔公民戏称为“059型驱逐舰”,此外号不胫而走。